企业信息化建设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当前位置: 易发商贸网 » 资讯 » 生活理财 » “吃苦”是中国人的专利

“吃苦”是中国人的专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5-07  来源:www.89335.com  作者:企业商务网  浏览次数:342
 不久前,美国作家戴梦(Michelle Dammon Layalka)在联合国中文教学部和中文书会联合举办的讲座上介绍了她的英文新书,《吃苦》。
作家本人在中国生活了13年,能讲一口流利中文,目前全家仍住在北京。她介绍说,这本书详细叙述了她在西安工作和生活期间所认识的八个农民工的人生经历,并以此来向美国人(或者说,能够阅读英文的人)介绍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变背后两亿多特殊人群,农民工,的生活。
首先让我好奇的是英文书名,Easting Bitterness,这显然不是标准的英文词汇,而是完全从中文“吃苦”两个字直译过去的。她解释说,她找不到一个标准的英文词汇能够将中文“吃苦”两个字的内涵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我在美国学习和工作20多年了,英文水平还凑合,脑子里闪过几个相近的单词,如enduring, suffering, bearing hardship, grit, 但似乎都不能充分表达“吃苦”的全意。只有感叹,看来,世界上只有中国人懂得“吃苦”,外国人不知道吃苦。   
书中的主人公都是普通的农民工:摆菜摊的,走街串巷的磨刀师傅,美容业的低级模特,回收废品的工人,保姆,等等。他们原来都生活在农村,但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他们离开了故土和家人来到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其中,那位保姆离开自己的孩子,到城里给人家带孩子。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改善自己以及家人的生活。作者着重反映了这些农民工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对生活积极勤奋的精神;同时也反映了,由于中国巨大城乡差别和不合理的户口等社会制度,这些农民工在设法融入城市过程中的艰辛。当然,书中也描述了一位农民拿到土地征用费后变成了无所事事一天到晚打麻将的混混儿。
这些故事本身对我这样曾经在中国插过队又一直关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来讲,并没有什么稀奇感。但对于许多外国人,特别是那些没有去过中国,或者只是走马观花地看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人,这本书可以帮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
从讲座上一些外国朋友(大多是在联合国中文教学部学习中文,对中国友好而好奇的联合国国际职员)的提问还是可以看到,要想让外国人真正了解中国在过去30年的经济与社会巨变是不容易的。大多数的提问主要集中在这些农民工由于户口制度而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福利,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例如,询问有没有非政府组织帮助他们,政府对他们提供什么福利。这些问题没有错,特别是从联合国一些以推动人权,平等,共同发展为己任的国际职员嘴里提出来非常自然(我事后看到的一些美国人写的书评,也基本上集中在这些问题上)。但是,我感到他们并没有能够真正理解这些故事,没有真正理解“吃苦”的涵义。
我在讲座上与作者交换了我的感想,事后又补充了一些想法。
首先,我们应该感谢作者从一个外国人的角度向外国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独特视角。让他们知道,中国在过去30年的高速增长,仅次于美国的中国GDP总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楼大厦,都是由类似这本书中的主人公那样的几亿农民工和其他一些劳动者吃苦耐劳,辛勤努力创造出来的。
作者在她的开场白中说,由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5亿多人被从贫困中解救出来(她用的是英文的被动语态)。我告诉她,我平时用英文向各国朋友介绍中国经济发展时也是这样说的,但是,在今天听了她介绍了《吃苦》这本书之后,我觉得,以后我们不应该再用被动语态,而是要用主动语态:5亿多人经过他们辛勤劳动摆脱了贫困。诚然,是改革开放政策从制度上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各种各样的短期计划和长期规划,以及谨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固然也很重要,但是,中国老百姓的勤劳和智慧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是奇迹,不是魔术般变幻出来的,更不是上天的恩赐。
从一些联合国国际职员的提问,使我联想到中国的发展经验与国际社会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而推行的一些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
在过去20年里,全世界摆脱贫困的人口中,70%来自中国。如果没有中国在摆脱贫困方面取得的成就,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的首要目标,在2015年将全球贫困人口从1990年的基数上减少一半,将无法实现。
但是,国际社会并没有认真而虚心地去研究中国的发展经验,往往强调中国发展的特殊性,认为不可能在其他国家复制。
相反,在国际社会推崇的发展理念和政策中,过分强调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援助作用。事实上,中国和东南亚的发展,几亿人脱贫,主要是靠自身的努力,不是依靠发达国家的官方援助。
此外,国际社会还过分强调以政府推行“福利社会”政策来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和其它一些发展问题。一些国际社会的西方经济学家们往往混淆发达国家存在的贫困问题和发展中国家存在的贫困问题。在发达国家人均收入4-5万美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政府的再分配和“福利社会”政策来解决一部分人的贫困问题(当然,过高的福利社会也会给发达国家带来严重问题,例如,希腊目前的债务危机)。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例如一些非洲国家,60-7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可能靠政府的再分配来解决大多数人的贫困,只有靠合理的机制将老百姓的经济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经济增长来解决贫困问题。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正是这样做的。
当然,在经济总量增长到一定水平之后,政府应该逐步健全基本的社会福利制度。中国政府目前正在加大政策力度建立城乡统筹的医疗、工伤、失业等社会救助和保障体制,逐步缩小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在这些方面的差别。中国还应该尽快取消户籍制度。
但是,“吃苦”恐怕仍然还是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必须继续保持的精神。“吃苦”也是任何发展中国家要想真正摆脱贫困的必由之路。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吃苦 中国人 

新闻视频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