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
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供应循环农业,秸秆利用,再生资源技术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品牌: 裕康
型号: 系列
单价: 1000.00元/件
起订: 1 件
供货总量: 10 件
发货期限: 自买家付款之日起 10 天内发货
所在地: 河南 南阳市
有效期至: 长期有效
最后更新: 2012-05-24 04:12
询价
公司基本资料信息
 
 
产品详细说明

供应循环农业,秸秆利用,再生资源技术

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产品品牌:裕康
产品型号:系列

农村秸杆综合开发利用 一、 政策背景:    如何开发利用秸杆是当今世界各国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20世纪初以来,国内外秸杆转化与加工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据联合国粮农业组织的统计资料表明,仅以养殖业为例,美国的转化率约为70%,澳大利亚为90%,而我国仅为6%-8%,。我国秸杆资源十分丰富,全年各类农作物秸杆达6亿吨,其数量相当于北方草原产量的60倍,但其中的70%-80%被焚烧或腐烂掉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此现状,国家2010年远景规划中明确指出,养殖业要主攻食草型和非粮型饲料,秸杆过腹还田利用率将达到40%的目标。国家环保总局、农业部、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中国民航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中要求建立优质饲料生产基地、做好秸杆过腹还田工作,加速推广,国家就优质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发布重要指南,可享受因减免税政策和资金扶持待遇。二、可开发项目:①优质高营养蛋白饲料,② 优质生物肥料③优质环保液化气④优质活性生物炭⑤生产沼气⑥生产绿色优质仿野生药食用菌类⑦生产环保节能高级建材⑧生产环保节能生物质煤球⑨用于秸杆气化炉燃料⑩某些秸杆提取乙醇、木醛、木粮等化工原料⑾秸杆花盒⑿制各种香类产品。免烧秸杆,废物利用,又创造财富,造福社会、造福于民、利国利民。让秸杆变黄金,功德无量,前景无限。1、引进利用国家重点专利技术,《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强力推荐的《变容式多功能生物培养机》生物技术。本专利技术符合国家《十一五计划》、《“863”计划》、国务院《当前产业发展指南》、科技部《星火计划》、《科技推广计划》、国家发改委《生物经济强国战略报告》。本专利适应七大行业,可生产数百种产品:①食(药)用菌业②植物克隆,快速育苗③生物食品保健品④生物发酵⑤生物饲料⑥生物肥料⑦生物医药等。2、饲料添加剂生物专利技术。      三、市场前景分析:(仅以秸杆饲料为例)1、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放活,我国养殖业得到迅猛发展,鸡鸭鹅、马牛羊驴兔等,除全国各地的无数的大小养殖场、养殖基地外,全国农村并不多家家户户都要养殖。市场之大无法估量。但是受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和粮价格居高不下的制约,牲畜与人争粮问题理加突出,所以,寻求和开发新的饲料资源,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秸杆,转化为高营养生物饲料代替粮食,已是当务之急,也是必由之路。2、生物秸杆饲料的特点与作用:⑴原料广泛,成本低廉:各种农作物秸杆及农副产品的下脚料,综合成本200-300元/吨,(就我们南阳来说1000多万人口,1000多万亩耕地,原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⑵活菌数高,攻效全面:多种有益菌联合作用,降解秸杆中的粗纤维和木质素,转化为菌体蛋白等营养物质,促进畜禽生长,提高饲料报酬,且有防止疾病的攻效。⑶适口性强,强收更好:生物饲料色香味俱全,改变了原状秸杆适口性差,利用率低的弊端,不仅适口性强,且采食量大,吸收好,消化彻底,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养殖效益。⑷无毒无害,绿色产品:生物饲料是利用农作物秸杆及农副产品下脚料和生物有益菌生产的绿色产品,饲料车喂畜、禽、鱼类确保卫生安全无毒无害、无副作用,是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的优质产品。⑸净化环境,减少疾病:用该生物饲料喂畜禽的粪便臭味大大降低,能消除蚊蝇,净化环境,减少畜禽疾病的发生。四、建厂投资:初期以满足周边各镇县市区小规模建厂,根据市场行情逐步发展壮大,以年产10000吨为例,需厂房1000-1500平方米,不包括原料存放场地。厂房、水池、工人工资、广告费、为公经费150万元起步,滚动发展。五、效益分析:1、国内销售:目前国内米糠,淀粉价约1100-1200元/吨,牧草约700元/吨,国内成本居高不下,而玉米等农作物秸杆成本不是200元/吨,营养价值与米糠淀粉相近,即使以牧草价格出售,每吨也可获利500元左右,可见利润这丰厚可观。2、可出口日本韩国:日本、韩国长期从我国进口牧草粗饲料,F10B价140美元/吨左右,玉米等秸杆饲料品质和营养价值远远高于牧草,而成本远低于牧草,如能扩宽出口渠道,经济效益十分可观。3、合资、合作、联办、合作、自办高档肉牛、奶牛、羊、鹿、兔等肉类畜禽养殖场。秸杆生物饲料,属绿色产品,发展肉类深加工,出口贸易,极具竞争力。4、发展循环农业,建立生物农业,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取得综合效益。六、风险分析:从客观上看,没有什么风险可言,风险主要来自于企业自身,中小企业的失败,多数都败在自身内部的管理不善,经营无方。七、风险化解: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引进人才,重用人才,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管理与指导,高标准、高起点建立规范管理和监督机制,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经营管理、营销、策划、执行队伍。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八、发展愿景利用生物技术,围绕农业做文章,利用农业废弃物,农副土特产、综合开发、综合利用。1、发展订单农业,建立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基地。2、自办联办、合办各种肉禽养殖场。3、高档肉食品深加工厂4、与中国农大、中科院、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生物工程科研机构合作。利用高科技生物技术,研制开发系列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如菌多糖、果蔬保健功能饮料、保健食品、保健品、生物饲料、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生物医药等,不断拉长农业经济链条,走集团化发展道循环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方式  循环农业就是采用循环生产模式的农业。按照专业的说法,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这是一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模式。这种模式,相对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农业增长模式来说,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  发展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之一,资源约束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人均耕地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淡水资源量仅达世界平均水平的25%,人均森林占有面积仅为20%。但是,我国农业资源的利用水平并不高。灌溉水利用率为43%,低于国际先进水平30%;降水利用率约为45%,仅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25%。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860亿斤,是世界上肥料用量最多的国家,然而氮肥当季利用率仅为30%,每年氮肥损失近400亿元。全国农药年使用量超过130万吨,但有效利用率只有30%。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导致有限的农业资源浪费严重,而且使本来日趋恶化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我国农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达100多万吨,大部分未经处理,成为蚊蝇孳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的重要污染源。我国猪、牛、鸡三大类畜禽粪便年排放化学需氧量(COD)6900多万吨,是全国工业和生活污水COD的5倍以上,成为首要污染源。化肥大量流失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高达1.36亿亩。地膜覆盖正由“白色革命”演变为“白色污染”。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思路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低收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高效率的农业经济体系,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经过努力,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发展循环农业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政府管理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降低农业资源生产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生产废物排放,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水平。  发展循环农业的重点工作  1.节约能源。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导向,加大农业节能力度。开发和推广节能农业机械,加快淘汰落后的农业机械。组织生物质能资源调查及生物质能技术示范和推广,开发和利用农村沼气、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开发和利用节能技术,实现农业技术节能。
  2.节约用水。继续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推广农业节水灌溉设备应用。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开展农业末级渠系节水改造试点。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扩大节水作物品种和种植面积。支持农村水窖建设。开展农村生态卫生旱厕试点。
  3.节约土地。修订和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指导村镇建设节约利用土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限制毁田烧砖,推进土地复垦。
  4.节约材料。改革传统耕作方式,发展节约型农业。科学使用种子、化肥、农药和农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等适用技术。改进畜禽饲养方式,发展节粮型畜禽养殖业。
  5.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循环利用。鼓励并推广农膜的回收利用。加强物种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6.综合防治农业污染。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现状调查,综合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农膜等面源污染,加强规模化养殖场污染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禁止工业废物及其他污染物向农村转移。  发展循环农业的主要措施1.加强规划指导。把发展循环农业列入“十一五”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循环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循环农业主要指标的分析,推进循环农业发展计划的实施。
  2.加快技术开发。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循环农业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支引进国外发展循环农业的先进技术,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
  3.制定技术标准。制定循环农业生产评价指标和涉及循环农业的有关污染控制标准。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识制度和标准认证认可制度。对高能耗、污染重、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实行强制性淘汰制度。
  4.完善政策措施。实行促进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的财税、价格、收费、投资和技术政策,鼓励支持开发和推广、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种的农业技术、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
  5.健全法律法规。尽快研究制定循环农业的法律法规体系,依法推行清洁生产,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依法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
  6.开展试点示范。推进循环农业试点,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先行启动,形成一批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探索发展循环农业的有效模式。农业部循环农业促进行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 张凤桐]       当前,我国农业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问题,同时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又是国家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从根本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农业部组织实施了循环农业促进行动,并将其列入2007年发展现代农业“十大行动”之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农业部组织实施了循环农业促进行动。这是农业部党组适应新形势、新需要,对以往工作的进一步总结和提升,对农业功能的延伸和拓展。发展循环农业对缓解我国资源短缺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是农业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发展循环农业既是农业发展新的理念和策略,更是一种新的增长方式。其核心是利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循环经济理论与产业链条延伸的理念,重点在“节约、保护、利用、拓展”四个环节下功夫,实现农业由单向式资源利用向循环梯级利用、集约高耗型向节约高效型转变,拓展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推进农业生产清洁化、农村废弃物资源化。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建设优质、高效、高产和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在发展理念上,从大产业、大生态、大农业的角度,确立循环农业的新理念。用循环农业的思路指导农业生产,摒弃依靠消耗资源来发展经济的做法,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建立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增长方式上,推广应用节约型农业技术,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农药的过度投入,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面源污染,实现清洁生产;推进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解决农村脏乱差,营造生态家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要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功能拓展上,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加快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开展秸秆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等综合利用。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甜高粱、甘薯、木薯等能源作物。围绕垃圾、污水收集处理和水、电、气综合维护,大力发展乡村服务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就业。同时,在大中城市郊区引导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发挥农业的文化休闲功能。在资源利用上,加强耕地资源的保育,保护和改善耕地质量;加强草原生态建设保护;保护渔业资源,实现重要渔业资源的恢复与增值;加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防治外来生物入侵。按照农业部党组的统一部署,根据《循环农业促进行动实施方案》,今年循环农业促进行动重点抓了八个方面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是开展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为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做好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印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发布了《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十大技术》。 二是农村沼气建设扎实推进。今年已完成中央国债资金25亿元的下达,引导带动地方投入约15亿元,全年新增户用沼气450万户。首次启动了用国债资金支持沼气社会化服务网点建设;试点建设了420个养殖小区、联户沼气集中供气工程。三是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初见成效。今年,中央财政资金重点在北京、河北、山东、四川等13个省市的106个村开展乡村清洁工程示范建设,带动地方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全国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已达1000多个,示范村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率、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90%以上,化肥、农药减施率达15-30%。四是节约型农业技术广泛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已由去年的600个增加到1200个,应用作物逐步从粮食向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扩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摒弃了传统施肥方式,科学施肥观念已深入人心。针对今年病虫害严重发生的情况,加强了施药技术指导和培训,共举办安全用药培训500多期。建立旱作技术农业示范区45万亩, 重点示范推广了水肥一体化等8项技术模式,

公司其他供应信息 | 供应新科技专利产品“晒不热 | 供应循环农业,秸秆利用,再生资源技术

 
更多»本企业其它产品
 
行业分类

[ 供应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